做创意设计时,怎样想出创意?(一)

返回列表
26
2020-10

设计师总是因为自己没有好的创意而感到焦虑,很多人都认为创意是天生自带的、强求不来。但其实创意也有方法论,通过科学地训练及经验的积累,在下次设计时,创意想法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下面我们就来看下,创意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缺乏创意呢?

其实很多人在没有创意和想法的时候,都会给自己设立前提,说自己想不出来或者是没创意的,其实是把目标定得太高了,创意并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东西,所以想之前不要给自己的心理预期设的太高。

·我想了,但是这个东西太旧了

·这个想法之前有人做过了

·毫无头绪,不知道怎么想

............

以上这些问题导致很多人都停留在思想层面上,就是心理上给的压力太大了,或者太过于追求所谓的“完美的创意”,假设值过高。而且很多人也会在创意发散阶段有太多“一步到位”的期待。

一方面希望自己好不容易想到一个,可以顺利地设计;另一方面又总是害怕自己的某个创意不够好,加上还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如何通过一步一步的发散逐渐支撑起一个完整的设计。于是,在潜意识里给自己一种暗示:万一我想了半天,最后发现做不下去怎么办?一旦在心态上被这种暗示主导,就会造成焦虑,越期待结果就越不敢大胆设想,越不敢想就越没想法,越没想法就越焦虑,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则非常重要:

首先要知道:即使是再好的设计师,也都经历过无数个想法不成熟、甚至被否决的过程。大家都无法跳过这个步骤直接成为创意天才,所以你自己也并没有什么特殊。

其次,创意并不是脱离实际,去凭空创造一个此前完全不存在的事物或想法。创意对“新”的要求,远远没有达到“此前从未有过、凭空创造”这种高度。任何人经过科学方法的训练,都可以成为想法超多的人。

总结一下:第一,没有天生的创意大师;第二,科学训练你也可以有很多创意。

说到设计中的创意,在两个大方向上或许有所区分。如果是针对商业设计,可能甲方一开始就会提出诉求。这种情况下,总体的设计目标变得很具体、单一、明确,创意大多在执行层面被大大削弱了,可能只在一些小范围内体现。

而在学习中则完全属于另一种情况。更多时候老师看的就是“你自己”:你想表达什么,你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这种情况下,对创意的体现和表达要更明显。